什么是有機生態農業?
先來了解一下一下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是充分利用物質循環再生的原理,合理安排物質在系統內部的循環利用和重復利用,來代替石油能源或減少石油能源的消耗,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生產更多的產品,是一種高效優質農業。這種能源從經濟的角度看,節約了原料和燃料,從環境的角度看,減少了污染。
有機農業是指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化學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制度。它在可能的范圍內,盡量依靠輪作、作物秸桿、家畜糞尿、綠肥、外來的有機廢棄物、機械中耕、含有無機養分的礦石及生物防治等方法,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易耕性,供給作物養分,防治病蟲雜草危害。
生態農業注重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這既可以消除常規農業的一些負面影響,又可以克服有機農業的某些局限性。如果從可持續發展整體框架考慮,生態農業涵蓋了有機農業,也可以認為,有機農業是生態農業的終極方式。
生態農業是生產過程中既要促進生態保護,又要依賴生態的有效支撐,針對的是農業生產體系;綠色農業主要講防污染,也就是整個生產過程都是無污染、無公害的過程,針對的是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有機農業針對的是農業生產方式。
簡而言之,有機農業是要求更為嚴格的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更加符合我國目前的國情,適合大力發展,有機生態農業就是這兩個的結合,生態農業涵蓋了有機農業,有機農業是生態農業的終極方式,這就是有機生態農業。
有機農業有什么特點?
(一)可向社會提供無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環保食品,有利于人民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發生。
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對農產品造成污染,給人類生存和生活留下隱患。目前人類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類癌癥的大幅度上升,無不與化肥農藥的污染密切相關。以往有些地方出現“談食色變”的現象。有機農業不使用化肥、化學農藥,以及其他可能會造成污染的工業廢棄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產品食用就非常安全,且品質好,有利保障人體健康。
(二)可以減輕環境污染,有利恢復生態平衡。
目前化肥農藥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40%,農藥在作物上附著率不超過10-30%,其余大量流入環境造成污染。如化肥大量進入江湖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影響魚類生存。農藥在殺病菌害蟲的同時,也增加了病蟲的抗性,殺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結果引起病蟲再猖獗,使農藥用量愈來愈大,施用的次數愈來愈多,進入惡性循環。改用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可以減輕污染,有利于恢復生態平衡。
(三)有利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產品進行國際貿易受關稅調控的作用愈來愈小,但對農產品的生產環境、種植方式和內在質量控制愈來愈大(即所謂非關稅貿易壁壘),只有高質量的產品才可能打破壁壘。有機農業產品是一種國際公認的高品質、無污染環保產品,因此發展有機農業,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
(四)有利于增加農村就業、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有機農業是種勞動知識密集型產業,是項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識技術投入,不然尤其是病蟲問題難以解決,還需要有全新的觀念。有機農業食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通常比普遍產品高出20-50%,有的高出一倍以上。因此發展有機農業可以增加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
Y兩優2號水稻種怎么樣?Y兩優2號的栽培要點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態特征是什么? |
小麥和水稻的區別有哪些?怎么種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國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種植的? |
袁隆平雜交水稻最高畝產多少?最新雜交水稻畝產量有多高? |
農藥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農藥最好的途徑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蟲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進行水稻田地下害蟲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測試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測試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劑有哪些品種?用什么水稻除草劑藥最好? |
磷肥跟復合肥有什么區別?磷肥和復合肥能一起使用嗎? |
好消息!鄭渝高鐵萬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內開通運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萬名考生報考 共設221個考點 |
粽盒、粽繩、粽葉和粽餡如何分類?如何做到垃圾準確投放? |
計劃到2025年廣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率不低于90% |
什么是有機生態農業?有機農業有什么特點? |
氫氧化鉀的作用與功效是什么?氫氧化鉀有什么用途? |
甘肅努力構建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全省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 |
打造木耳產業發展新平臺 |
早謀劃、早動手、早發力,內蒙古自治區扎實推進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落實落細 |
河北省開展動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控技術培訓 |
湖南1816萬畝早稻開鐮收割 預計單產略高于上年 |
“清風二〇二三”專項行動開展半年來 整治農村賭博取得階段性成效 |
插上數字化翅膀 我國水稻智能育種邁入4.0階段 |
南方早稻陸續收獲 夏糧收儲加緊進行 |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主糧作物收獲已基本實現機械化 |
浙江省全面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外業調查采樣工作 |
推進農業“機器換人”,助力增產增收 |
今年廣西將收貯飼草料69萬噸 |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