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盟旱種雜交稻迎豐收

2023-10-13 15:29:21    來源:人民網-云南頻道

金秋十月,稻谷飄香。10月10日,走進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勐梭鎮里拉村的雜交稻旱種項目示范區,連片的稻田猶如金色的海浪陣陣翻滾,一穗穗金黃的稻谷壓彎了枝頭,村民們正忙于收割,到處是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年,西盟縣立足當地獨特的氣候資源優勢,雜交稻旱種項目選擇了生育期短、抗病性好、抗旱優良的“內優506”雜交稻品種,采取統一種植品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控、統一技術培訓指導、統一機械作業等方式進行種植。

“如此一來,不僅克服了水稻旱種過程中水稻分蘗期和封草技術兩大難題,還有效破除了過去傳統種植技術下旱稻產量不高的局限,讓山地變‘糧倉’。”西盟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娜漢說。

在收割現場,收割機來回穿梭在成熟的稻田間收割稻谷,不一會兒就收獲了滿滿一車的新鮮稻谷,村民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袋子,將稻谷裝進袋子。經過現場稱重、扣除水分和雜質后,得出了測產結果。

“我們的預計目標產量是300公斤,今天組織技術人員實地測產,最高產量達到了425公斤,比常規種植多了100多公斤,突破了預期目標產量。”娜漢說。

娜漢介紹,雜交稻旱種技術具有節本、省力等特點,不僅可以省去浸種、育苗、移栽等環節,充分發揮了山地種稻潛力,還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效益。

據介紹,旱種雜交稻播種可采用機械化播種和側深施肥一體機,可使用無人機施藥和施肥,收獲稻谷可使用收割機,可實現全程機械化種植,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強度,適合規模種植。

“今年我家種了4畝多,品種好,產量也多,明年我還想繼續種。”望著豐收的稻穗,里拉村二組村民扎思笑著說。

與傳統水稻相比,旱種雜交稻有其獨特的優勢。“同樣的面積,種水稻需要十來個人花半天的功夫,但旱種雜交稻只需要兩個人花2個小時即可完成。”里拉村二組村民娜莫說,現在田地被擴寬了,收割時可使用收割機,一個小時就完工,省時高效。

娜漢介紹,雜交稻旱種項目能有效解決西盟縣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產量不高的問題。為了進一步確保糧食安全,西盟縣2023年推廣雜交稻旱種面積500畝,目前已陸續進入收獲期。

“今年的產量比去年好,為我們種植雜交旱稻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探索適合西盟雜交旱稻的種植方式和優良品種,為今后的推廣工作奠定了基礎。”娜漢說。

關鍵詞: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v 云南西盟旱種雜交稻迎豐收 2023-10-13
v 石家莊鹿泉紅薯迎豐收 甜蜜致富路 2023-10-13
v 河北大城梨果豐收季 果農采收忙 2023-10-13
v 湖南夏收油菜總產超258萬噸創歷史新高 2023-10-13
v 10月13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比昨天下降0.24個點 2023-10-13
v 全國秋糧已收獲58.6% 2023-10-13
v 湖北省新增3個農產品成本調查縣 2023-10-13
v 奇味小鎮的甜與辣 2023-10-13
v 天津市寶坻區“潮白河·漁生態小鎮”項目啟動 2023-10-13
v 武漢市2023和美鄉村健康跑舉行 2023-10-13
v 浙江:8828座單村水站啟動改造提升 2023-10-13
v 山東推動秋糧大面積單產提升 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2023-10-13
v 雙節假期旅游收入1.28億元——靜海文旅“豐收了” 2023-10-13
v 松原多彩豐收圖景惹人醉 2023-10-13
v 伊通水稻畝產突破700公斤創新高 2023-10-13
v 河北保定489名“農把式”有了職稱 2023-10-13
v 重慶將開展“三攻堅一試點”助力脫貧人口高質量就業 2023-10-13
v “甘味”農產品借勢“出圈” 2023-10-13
v 智慧”梨園長啥樣?到平谷這里見識一下! 2023-10-13
v 761.5公斤!內蒙古水稻畝產再創新高! 2023-10-13
v 通州秋收冬種有序展開 2023-10-13
v 黑龍江的秋收,“蓋帽了”! 2023-10-13
v 首屆內蒙古農牧業綜合行政執法比武練兵培訓活動成功舉辦 2023-10-13
v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重慶北碚:點亮星光 匯聚自然教育的磅礴力量 2023-10-13
v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全球最小的5G模組出自這里 2023-10-13
v 鱔城,何以善成? 2023-10-13
v 司法護航桃產業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2023-10-12
v 水稻“長”在魚塘上——河南省息縣探索稻魚種養新模式 2023-10-12
v 秋“楓”正當時 2023-10-12
v 陜西永壽:20余萬畝蘋果迎來采收季 2023-10-12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