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今年,在前魯各莊村箭桿河邊合作社,將種植120畝水稻,近80多畝大豆。
已經傳承近兩千年的張堪水稻,再過幾天,將開始新一季的插秧工作。在北京東北部的順義前魯各莊村,水田已整好,田平、泥爛、水皮薄,地還是那塊地,但今年大不同,這塊水田將采用新的種植方式,用以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
2012年,時隔20多年,張堪水稻重新出現在了前魯各莊村,村民記憶里的稻花香回來了。前魯各莊村箭桿河邊合作社社長劉曉輝向記者介紹,復種后經過十多年的種植,張堪水稻保留了原種,同時也在嘗試稻麥輪作、鴨稻共生等新的種植方式。今年要新嘗試的豆禾輪作雖不是一項新技術,但在前魯各莊村幾乎沒有這樣的經驗可循。
(相關資料圖)
“三伸腰”水稻復種
在1900多年前的北京,為什么順義這里率先種成了水稻,還要從狐奴山說起。雖海拔不足百米,但狐奴山周邊涌出的泉水多,地下水位高,那時候民間流傳“馬蹄踩個坑也能出泉眼”。張堪時任漁陽太守,帶領村民在狐奴山周圍開稻田八千頃,史稱 “漁陽惠政”,也由此開創了北方種植水稻的先河,“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公為政,樂不可支”的千古名句代代流傳。
劉曉輝是地道的前魯各莊村人,村前的箭桿河,養育了數代前魯人,從小耳聞能詳的張堪故事,讓他有了種稻的想法,2012年返鄉復種張堪水稻,而后成立農業合作社。相傳,箭桿河起源于狐奴山的眾多泉水,匯流于仇家店,因河道直猶如一箭射出而得名。劉曉輝創辦的合作社也因此取名“前魯各莊村箭桿河邊合作社”。
“箭桿河流域沖擊的平原,土質不同于其他地方,是適合種植水稻的細膩黏土地,這為種水稻提供了天然的條件。”好水好土種出來“三伸腰”稻米,劉曉輝說,“伸”是蒸,市面上的米,蒸過一次熬個粥,基本就成了糊糊,“三伸腰”蒸三次后熬出的粥仍是米粒,甚至比蒸米飯的時候更膨大。
在劉曉輝的記憶中,上世紀80年代,張堪水稻的種植面積還有五六千畝,在北小營鎮的東府村、西府村、前魯各莊村、后魯各莊村、仇家店村、馬辛莊村、后禮務村等村,甚至到南彩鎮都有種植水稻的農戶,主要圍繞箭桿河流域,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種植。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由于水資源的減少,加上玉米小麥的大規模種植,更多人選擇外出務工,張堪水稻逐漸出現了“斷層”。
從最初的五六畝水稻田開始試種,現在合作社5戶農戶,種植面積保持在200畝左右。不過,與父輩們種植水稻大不相同了,合作社采用有機的方式種植水稻,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種植有機大米打造品牌進行銷售。這幾年,在南水北調補給水資源后,劉曉輝明顯感覺到了地下水位回升了,“剛開始種水稻的時候,120米的水井見不到水,現在幾十米就能見到水了。”
經過十多年的種植,合作社以“張堪水稻”為主,多樣化發展糧、油、面、豆等土特產,劉曉輝還注冊了前魯、張堪、順義農品等商標,將這些順義土特產進行品牌化,“以這些土特產作為媒介,讓人們了解更多的張堪文化。”
豆禾輪作除雜草
在張堪水稻的有機種植中,除草是個重頭活,尤其是水田里的眼子菜,十分頑固。“此前采用的鴨稻共生的種養方式,為解決雜草提供了一種可能,但實際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離鴨窩近的地塊除草很干凈,但是遠一點的除草效果不盡理想。”劉曉輝經過幾年的嘗試,他發現,此前輪作種植過其他作物的地塊,再轉化成水田后,雜草就不長了,效果頗為明顯。
水田的雜草和旱田的雜草不同,200畝地要人工除草,人工干起來特別累,工費也不低。但是在種植方式上革新,從根源上切斷雜草的生長,今年要嘗試的豆禾輪作的種植方式,非常值得期待。大豆具有固氮的作用,可以給土地補給氮肥,豆禾的輪作既能夠減少水田雜草,也能豐富農作物品類。今年,在前魯各莊村箭桿河邊合作社,將種植120畝水稻,近80多畝大豆。
種植大豆后,合作社還可以推出雜糧產品,土特產的多樣性變豐富。作為順義區地道的土特產之一,張堪水稻衍生來的農業文化也在開枝散葉,隨著夏季的到來,不久后,合作社針對中小學生研發的農業課程將開課。北小營鎮修建了張堪文化園,園區就坐落在水稻田的對面,這里已經連續5年舉辦水稻插秧節、豐收節,吸引大批游客到此體驗農耕文化。
由于面積有限,合作社每年的大米產量并不大,對于土特產未來的發展,劉曉輝心里很明白,一三產業為環境,二產業才是盈利的重要手段,組織活動最終實現經濟轉化的渠道還是賣產品。劉曉輝預計今年的水稻產量將有所突破,原來的畝產五六百斤,將提升到七八百斤,“這在有機種植中是較高的水平。”
吃得起的有機糧食
在復種水稻的最初,劉曉輝就致力于種出讓人們吃得起的有機農產品,這個想法實現起來并不容易。有機種植過程中,不能使用化肥、農藥,采用人工除草的種植成本高,但產量上又比不了雜交水稻,種植成本降不下來,大米的價格就降不下來。
“市面上動輒上百元一斤的有機大米,并不是所有老百姓都能夠消費得起的,要種出老百姓也能夠吃得起的有機農產品。”自從劉曉輝復種水稻,就開始研究科學的有機種植方式,在各個農事環節采用高效的機械化,利用北斗等先進技術,讓土特產的生產降本增效。
現在,土特產的發展,也不僅僅有地道的土特產,還要讓土特產會講故事。目前,合作社每斤有機大米賣11元到14元,依托二產產業鏈延長,加上農旅的發展,每年前魯各莊村產出的張堪水稻基本上不愁賣。人們在購買張堪大米的同時,還會收到一本贈送的《箭桿河邊》小人書,講述著箭桿河的故事。
今年,劉曉輝還將采用無人機噴灑酵素,增加植株的抗病和抗倒伏,合作社前期的育苗量也增加了一倍,平谷、大興等區域的農戶今年將引進種苗種植張堪水稻。劉曉輝認為,張堪水稻雖然已在順義區家喻戶曉,但在北京知名度尚且不高,產品尚未走向全國,“張堪水稻”還需要更多走出去,打通土特產的銷售渠道,產品要多樣化發展,產業鏈要持續延長。
關鍵詞:
小麥和水稻的區別有哪些?怎么種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國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種植的? |
袁隆平雜交水稻最高畝產多少?最新雜交水稻畝產量有多高? |
農藥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農藥最好的途徑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蟲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進行水稻田地下害蟲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測試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測試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劑有哪些品種?用什么水稻除草劑藥最好? |
磷肥跟復合肥有什么區別?磷肥和復合肥能一起使用嗎? |
好消息!鄭渝高鐵萬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內開通運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萬名考生報考 共設221個考點 |
粽盒、粽繩、粽葉和粽餡如何分類?如何做到垃圾準確投放? |
計劃到2025年廣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率不低于90% |
廣州大力推進政策兌現集成服務模式 累計辦理業務逾3.37萬件 |
觀致汽車被列入消費黑名單 車主權益如何保障? |
千年水稻的新嘗試 “張堪水稻”今年豆禾輪作 |
更精準,更高效!數字科技讓農業廢棄物有“歸宿”不“流浪” |
當前資訊!黑龍江省春耕生產基本結束 |
國家鄉村振興局:進一步推動駐村幫扶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
每日關注!前4月進口數量同比增長逾六成—— 小麥進口激增對國內市場影響不大 |
第五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茶葉加工賽舉辦 |
第五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茶葉加工賽舉辦_世界熱聞 |
農業社會化服務成為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一把“金鑰匙” |
2023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 冬春小麥補貼額度增加 |
壺抱“宜興紅”? 共飲陽羨茶——產業融合,品牌賦能,助推宜興鄉村振興 |
壺抱“宜興紅”? 共飲陽羨茶——產業融合,品牌賦能,助推宜興鄉村振興|全球百事通 |
全球今日訊!“四個到位”確保小麥顆粒歸倉 |
天津市農業農村委組織召開2023年小麥機收和“三夏”機械化生產保障工作會議 |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夯實鄉村振興“耕”基 世界快消息 |
秀洲區抓緊單季晚稻育秧確保糧食豐收|焦點信息 |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