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耿軍義介紹,生產管理繁瑣、機械化程度低、人工投入多是制約棉花生產效率提升的最主要因素。近些年,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植棉收益不斷下降,黃河流域棉區植棉面積多年持續萎縮。如何提升棉花生產管理的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成為穩定棉花生產面積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圍繞這一難題,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科研人員在適宜機械采摘的棉花新品種培育和“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方面開展了研究攻關,集成了宜機化品種、精量播種、水肥一體、綠色防控、機械采收、秸稈還田等多項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關鍵技術,實現了棉花從種到收的全過程機械化管理,在河北、山東、天津多地示范推廣,取得良好效果。
為進一步提升棉花生產智能化、數字化管理水平,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聯合河北省農機化技術推廣總站等單位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展了棉花生產管理機械化與智能化融合創新。
在播前準備環節,使用智能化激光平地機,土地的平整度大幅提升,解決了傳統農機在耕地過程中出現的“大平小不平”現象,避免了由于土地不平整造成的農田澆地“這邊旱那邊澇”情況的發生,不僅節約了水資源,還大幅提高了播種質量。
在播種環節,利用北斗導航系統,解決了“播行不直、行距不勻”問題,實現了棉花精準精量播種,不僅保證了出苗整齊一致,而且在后期田間管理的中耕、植保等生產環節,作業效率提高30%至40%,播種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在灌溉管理環節,引入智慧農業管理系統。該系統可通過安裝在田間的傳感器收集環境數據,并根據后臺采集到的環境信息和作物信息,結合作物模型對作物生長狀況進行分析診斷和科學決策,幫助用戶選擇合理的肥水管理并進行遠程智能控制,創建了“方寸之屏掌控萬畝棉田”的現代化植棉新場景。與傳統管理相比,棉花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可節約用水20%以上,節省用工成本80%以上,每畝降低管理成本80元至90元。
與會專家認為,河北研發的棉花智能化機械化生產技術不僅讓棉花生產管理更加精準、科學、高效,也為黃河流域棉區輕簡、智慧、高效生產樹立了新標桿,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Y兩優2號水稻種怎么樣?Y兩優2號的栽培要點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態特征是什么? |
小麥和水稻的區別有哪些?怎么種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國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種植的? |
袁隆平雜交水稻最高畝產多少?最新雜交水稻畝產量有多高? |
農藥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農藥最好的途徑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蟲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進行水稻田地下害蟲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測試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測試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劑有哪些品種?用什么水稻除草劑藥最好? |
磷肥跟復合肥有什么區別?磷肥和復合肥能一起使用嗎? |
好消息!鄭渝高鐵萬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內開通運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萬名考生報考 共設221個考點 |
粽盒、粽繩、粽葉和粽餡如何分類?如何做到垃圾準確投放? |
計劃到2025年廣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率不低于90% |
棉花智能化機械化生產技術在黃河流域棉區推廣 |
這個養牛村,牛! |
重慶綠色食品數量位居西部第一 |
黑龍江省連續兩日向松花江增殖放流184萬尾魚苗 |
《山西省政策補貼性谷子種植保險行業示范條款》發布 |
湖南早稻集中上市 收購均價上漲 |
水產養殖調水用品團體標準體系表及通則編制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
中國多地推動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消費 |
2023年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會在陜西開幕 |
全國農技中心組織7月全國花生生產技術會商 |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舉辦第六期非洲豬瘟防控技術講堂 |
青海長江流域漁政協助巡護隊伍和隊員受到農業農村部表彰 |
青海鄉村治理開啟“云端”服務新模式 |
第九屆中國(武清)北方鮮食玉米大會召開 |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