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浙江省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綠色低碳創新大會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辦。大會以“聚焦綠色低碳創新、共建全球生態文明”為主題,踐行綠色降碳高質量發展之路,圍繞“雙碳”目標實現,全面展示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創新生態,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共謀中國綠色低碳創新之路,共商全球可持續發展未來。
改進農業高消耗業態 科技助力實現固碳減排
國際綠色低碳技術展是本屆大會的亮點之一。目前,包括國家能源集團、能建集團、中交集團、三峽高科、中國電科、吉利(極氪)、零跑、博創聯動等在內的135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科研機構參展,11個綠色低碳領域技術交易項目擬在技術展啟動儀式上集中簽約,交易額約8億元。
(資料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綠色低碳和節能減排擺在突出位置,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我國正在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綠色答卷。農業農村領域減排固碳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潛力所在,也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然需求。作為綠色低碳數字農業領軍企業,博創聯動攜智能農機及綠色低碳稻作農場解決方案亮相本次大會,引起廣泛關注。
博創聯動的負責人表示,以甲烷形態為主的碳排放在水稻生產過程中占稻田碳排放總量的60%,是減排的重中之重。
博創聯動帶來的綠色低碳稻作農場解決方案通過土壤改良、秸稈還田、氮肥減施、提升農機作業效率,降低農機消耗、間歇灌溉等方式,實現稻田固碳減排。
要進一步釋放和挖掘稻田碳排放的潛力,好的技術必須與智能化應用、以及精細的田間管理結合起來。該方案依托園區數字化監測系統、農機作業監測系統,明晰水稻種植碳排放特性,精準計算上述農藝措施下水稻種植碳排放數值,形成可面向全國示范推廣的水稻生產固碳減排策略,推動全國水稻綠色生產,走低碳稻作發展之路,助力實現國家碳中和戰略提供技術及模式支撐。
提升作業效率 智能農機助力農業綠色低碳轉型
在國際綠色低碳技術展現場,農業科技企業展出了智能拖拉機、農機自動駕駛系統、植保無人機等展品,其中智能拖拉機和農機自動駕駛系統頗為亮眼,據參展企業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款博創inside智能拖拉機2.0區別于傳統輔助駕駛拖拉機,可以實現可自動轉彎并控制農具智能作業,完成了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從人工作業到智能作業的跨越。車輛擁有智能掉頭、自動耕深保持、定速巡航、一鍵提開十翻轉、精準計畝、后視影像監控、維保信息提醒等創新數字智能功能,不僅減輕了勞動力、降低了成本,還提升了作業一致性,機手能有更多靈活的時間,提高作業效率10-15%,同時提高田塊利用率1%,降低燃油、種子、化肥浪費5%,有效助力農業綠色低碳轉型。
此外,博創聯動還同步展出了農機自動駕駛系統BC300,通過該系統智能化改造,短短30分鐘就能將一臺傳統拖拉機改造為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拖拉機,不僅能提高農機的作業效率,綠色、復式農機裝備升級改造和應用對于我國農業實現低碳減排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實踐價值。
農業低碳、農業綠色的發展不是目標,而是農業產業的新常態。在政策和市場的驅動下,越來越多像博創聯動這樣的企業將積極涌現,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基因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高科技與低碳技術的融合發展,必將會引爆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新方向。
關鍵詞:
Y兩優2號水稻種怎么樣?Y兩優2號的栽培要點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態特征是什么? |
小麥和水稻的區別有哪些?怎么種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國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種植的? |
袁隆平雜交水稻最高畝產多少?最新雜交水稻畝產量有多高? |
農藥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農藥最好的途徑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蟲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進行水稻田地下害蟲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測試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測試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劑有哪些品種?用什么水稻除草劑藥最好? |
磷肥跟復合肥有什么區別?磷肥和復合肥能一起使用嗎? |
好消息!鄭渝高鐵萬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內開通運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萬名考生報考 共設221個考點 |
粽盒、粽繩、粽葉和粽餡如何分類?如何做到垃圾準確投放? |
計劃到2025年廣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率不低于90% |
2023綠色低碳創新大會展示農業固碳減排“大智慧” |
國家衛健委:加大投資支持力度 建設中醫藥“高地” |
東海所在大黃魚抗逆性狀機制解析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藍山小粽葉成群眾“致富葉” |
青海省設施蔬菜總種植面積達7000公頃 |
紅河州石屏縣稻谷豐收確保糧食安全 |
楚雄州永仁縣荒山變果園 |
小土豆產業鏈涌現“新職業” |
“我們正全力保障村里秋糧豐收”——獻縣泛區一線見聞 |
山西省開展七項行動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 |
昆明市東川區全力推進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河谷熱區“土特產” 實現產業化富民 |
風調雨順 湖北320萬畝再生稻喜獲豐收 |
湖北油菜夏收面積總產雙創歷史新高 |
吉林把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三下鄉”活動惠民暖心促振興 |
從“吉牛云”到“吉牛幫”看數字化助力吉林省肉牛產業發展 |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