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農業農村廳創新實施“組團式”定點幫扶,針對天等縣11個定點幫扶村產業、人才、集體經濟等短板弱項,不斷探索幫扶新模式,實現資源優化組合、提質增效,助推天等縣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
“團隊式”管理,一任接著一任干
今年4月,廣西農業農村廳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部署,按照“盡銳出戰、人崗相適、人事相宜”原則,開展新一輪駐村工作隊輪換,結合定點幫扶村產業發展需求,從全廳中層干部中擇優選派了15名優秀干部到天等縣擔任駐村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接續駐村幫扶,人員平均年齡34歲,涉農專業12名,研究生學歷占53%。“新一輪駐村工作隊的特點是年輕化、專業化、高素質,工作隊采取‘1+3+N’團隊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一套管理辦法,構建起三級管理體系,實行N種考核評價方式,打造一支‘住得下、干得好、群眾滿意’的鄉村振興駐村干部隊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人事處相關負責人說。
【資料圖】
2015年10月以來,廣西農業農村廳先后向天等縣派出4批次駐村工作隊共49名干部駐村幫扶。駐村工作隊圍繞目標任務,扎根基層、攻堅克難,真抓實干,推動各項工作取得優異成績。福新鎮黎亮村獲評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區鄉風文明建設示范村”“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優秀試點村”,福新鎮松山村獲評“全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都康鄉把孔村黨總支部被自治區命名為“四星級農村基層黨組織”。因幫扶成效顯著,廣西農業農村廳先后獲評為“全區脫貧攻堅先進后盾單位”、“全區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先進后盾單位”,定點幫扶工作考核結果連續三年獲得“好”的等次。多名駐村干部因表現突出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榮譽表彰,都康鄉把孔村原駐村第一書記伍勤忠榮獲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
“組團式”幫扶,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2021年起,廣西農業農村廳就開始實施“組團式”定點幫扶,統籌廳機關26個處室、49個廳屬單位與天等縣4個鄉(鎮)11個村結對共建,每個村安排2名廳級領導掛點指導,平均每村安排7個處室、單位包村,安排1591名干部職工與脫貧戶“一對一”建立結對幫扶關系。“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目標任務,圍繞黨建、人才、項目等方面優化整合資源,制定了20項具體’組團式’幫扶措施。”廣西農業農村廳派駐天等縣工作隊長黃樹叢介紹說。
圍繞天等縣種養產業發展實際,編制了全區第一個村級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通過技術指導服務,品種引進推廣,資金項目扶持等方式,開展產業精準幫扶,今年累計投入1.59億元用于支持天等縣農業產業發展,目前初步形成了肉牛和富硒米兩個產業帶。在養殖產業方面,依托天等宏秀牧業公司等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優勢,推進宏魁村采取“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等牛養殖合作模式,輻射附近鄉(鎮)養殖肉牛3萬多頭,初步形成了“肉牛產業帶”;帶動天等縣肉牛養殖小區(場)發展至137個,養殖戶1.58萬多戶,牛飼養量13.77萬頭。今年安排了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南方種草養畜項目落戶天等縣,項目資金1544萬元,廣西僅有兩縣獲此項目。在種植產業方面,在都康鄉把孔村建立千畝富硒水稻種植示范基地,以撂荒地整治為契機,以點帶線、以線促面,輻射周邊鄉鎮種植富硒水稻1.5萬畝,初步形成了“富硒米產業帶”,帶動6800多戶農戶發展產業增收。今年上半年,天等縣出現50年一遇的旱情,工作隊指導開展秸稈收儲加工13100噸,產值500多萬元,解決脫貧群眾收入不升反降問題。
“抱團式”發展,促進村集體經濟壯大增收
為破解11個定點幫扶村“單打獨斗”發展局面,廣西積極探索“村村合作”“村企合作”模式,助推新型集體經濟從“一支獨放 ”到“百花齊放”。黎亮村為破解養魚沒有水資源難題,率先與選解村實施村集體經濟“跨村聯營”抱團發展漁業產業,由黎亮村提供魚苗,選解村則負責養殖銷售,最后利潤按2:8比例分成。在該模式下,實現了兩村資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局面。據了解,11個定點幫扶村除漁業產業之外,富硒米、桑蠶、紅薯等“短平快”產業項目也采取“村村合作”共贏模式,產業抱團發展作用越來越明顯。此外,黎亮村還嘗試了“村集體經濟創收+村干部獎勵”激勵措施,極大激發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我們今年先后向有養殖條件的黎亮村、理進村、福寧村等6個村贈送草魚、鯽魚等優質魚苗種共8萬多尾及動保用品一批,并安排科技特派員定期上門服務,做到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推動定點幫扶村做強特色產業。”廣西水產引育種中心主任肖珊告訴記者。
據悉,廣西農業農村廳2021年起實施天等縣定點幫扶村“十四五”特色產業規劃項目共21個,在項目帶動下已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培育了把孔富硒米、黎亮百香果、連加紅薯等一批優質農產品特色品牌。通過“村集體經濟+公司+農戶”合作模式,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收購供貨,引進企業負責包裝,通過電商等渠道銷往各地。截至目前,已銷售富硒米、紅薯、桂花梨等“土特產”1800萬斤,為農戶增收900多萬元。“在村委周邊流轉了70多畝土地,建設連加村黨支部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和標準設施農業大棚,發展蜜薯、辣椒、圣女果等特色產業。近期,通過招聘和培育‘鄉村產業CEO’、家庭農場主等方式,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向規模化、現代化、品牌化發展,帶動連加村脫貧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上映鄉連加村駐村第一書記曾令湖說。
關鍵詞:
Y兩優2號水稻種怎么樣?Y兩優2號的栽培要點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態特征是什么? |
小麥和水稻的區別有哪些?怎么種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國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種植的? |
袁隆平雜交水稻最高畝產多少?最新雜交水稻畝產量有多高? |
農藥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農藥最好的途徑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蟲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進行水稻田地下害蟲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測試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測試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劑有哪些品種?用什么水稻除草劑藥最好? |
磷肥跟復合肥有什么區別?磷肥和復合肥能一起使用嗎? |
好消息!鄭渝高鐵萬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內開通運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萬名考生報考 共設221個考點 |
粽盒、粽繩、粽葉和粽餡如何分類?如何做到垃圾準確投放? |
計劃到2025年廣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率不低于90% |
廣西“組團式”幫扶助力天等縣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
江西省鄱陽湖畔報豐收 |
天津市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取得進展 |
“豐”景上“新” 鄉村振興有“梨”想 |
巴彥縣種好萬畝優質豆 |
遼寧絨山羊優秀種羊推介會開幕 |
楊凌農高會項目簽約投資和交易額逾1112億元守護土壤健康 發展智慧農業 |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舉辦觀摩會——開展試驗示范 兼顧作物豐產和耕地質量提升 |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視頻調度2023年海洋伏季休漁專項執法行動開展情況 |
2023年赤水河圓口銅魚公益增殖放流舉行 |
全國農產品品質評價分級報告研討會在京舉辦 |
體育燃動希望的田野——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體育賽事活動精彩紛呈 |
青海省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實現零的突破 |
2023第四屆黑龍江中醫藥博覽會在哈爾濱開幕 |
《優質農產品》雜志創刊十周年紀念座談會在京召開 |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