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大地稻米香

2023-10-07 16:30: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走在三湘大地,隨處可見優質稻米生產基地:晚稻灌漿長勢喜人,中稻稻浪飄香、陸續開鐮,再生稻揚花孕育新的收獲。

“湖廣熟,天下足。”湖南水稻種植面積常年位居全國前列。為守護好“米袋子”,湖南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完善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優化種植品種結構,不斷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今年以來,全省各地積極出臺政策舉措,著力穩產能、挖潛力、增效益,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全方位夯實秋糧豐收的基礎。


【資料圖】

良種配良機,科技助力糧食單產提升

祁陽市白水鎮七里坪村稻田里,灰黃色的稻樁上長出嫩綠色的新芽。這是近年來湖南在一季稻產區推廣的再生稻。

“去年試種,今年增加到400畝,還在摸索。”柳林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肖夢初,帶著農技專家鄧遠財來到七里坪村田間查看再生稻長勢。

祁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高級農藝師鄧遠財說:“頭季收割后,利用稻樁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適宜的水分、養分、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下,可以再長一茬水稻,再收一季。”

科技“明白人”到田間地頭指導,糧農種稻有了新選擇。鄧遠財介紹,在確保雙季稻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祁陽因地制宜推廣再生稻,很受種糧農民歡迎。肖夢初算過一筆賬:“去年種水稻頭季畝收1400斤,再生季又收了300斤,一種雙收,增產20%,省水又省力。明年準備擴大到1000畝以上。”

為支持發展再生稻種植,湖南篩選推廣了一批優質稻種,今年推廣再生稻種植面積達316萬畝。

良種還需良機配套。前不久,寧鄉市資福鎮清泉河村千畝示范片開展測產驗收,由湖南省農業裝備研究所研發的再生稻聯合收割機在田間“首秀”。

“新收割機可以大幅減少對稻樁的破壞,有利于再生稻的生長和收割。”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方寶華說,“綜合測算,可帶動再生稻畝均增收200元。”

科技賦能,幫助農民用好技術種出好糧食。今年,湖南創新建立農業科技人員“揭榜掛帥”領辦示范片機制,實施大面積單產提升六大專項行動,可將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省級糧食生產萬畝示范片早稻平均畝產達556公斤,較上年增長4.2%。

間作套種調結構,挖掘糧油增產潛力

白水鎮到福橋村,農民李德純剛收完大豆玉米,農作物秸稈隨即被回收裝車。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李德純已經種了3年。種植面積一年比一年大,效益一年比一年好,“4行大豆,2行玉米,玉米畝產1200斤,大豆畝產300斤。大豆和玉米的秸稈還能還田、賣錢。”

過去,這片坡地地力不足,產量上不去。李德純向當地農技站求助,專家建議套種大豆,利用大豆根瘤菌固氮作用改良土壤。2021年開始,地養好了,他又在農業農村部門的建議下,開始進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同一塊地,高低搭配,既有玉米又有大豆,再算上秸稈收入,一畝地毛收入就有2000元左右。帶狀復合種植還有補貼。”李德純說,得益于新種法,土地如今越種越肥,“明年計劃擴種1000畝,水肥一體,還準備上新農機收玉米,全程機械化。”

今年,祁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推廣面積達到2.5萬畝,比2022年增長7000畝,是2021年的8倍多。在鄧遠財看來,這一模式還有潛力可挖:“在保持玉米不減產的基礎上,每畝能增收100多公斤大豆。開展機械化作業,種植戶積極性越來越高。新開墾的旱土、園地都可以因地制宜開展間作套種,挖掘糧油生產潛力。”

湖南同時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在傳統非雙季稻優勢區,重點推廣“一季稻+油菜”生產模式。

在長沙市望城區茶亭鎮,稻油輪作有了新辦法。創聯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去年連片種了2000多畝油菜,統一集中育秧移栽,統一生產技術規程,畝產比普通田塊增收50多斤,還實現了油菜觀賞、食用的雙重效應。

望城區農技服務中心主任馬煜霽介紹,如今在茶亭,連片種植油菜已超萬畝,在保障油料供應的同時,以油菜花海為主題的觀光農業在長沙打響了品牌,進一步提升了稻油輪作的綜合效益。

記者從湖南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湖南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110.4萬畝,同時在非雙季稻優勢區發展稻油輪作80萬畝,最大限度利用光能、空間和時間資源,提高農作物產量。

延伸糧食產業鏈,發展社會化服務

“上次區里組織惠農直播,我們的盒裝優質稻米賣出了500多盒。”茶亭鎮靜慎村哲浩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姚鵬飛說。

姚鵬飛是90后,前些年返鄉回家從事水稻種植,牽頭成立哲浩農機專業合作社,經營范圍涵蓋從選種、育秧到種植、加工的稻米全產業鏈。他貸款40多萬元,上加工設備、建倉儲基地,種的中稻、晚稻可以全部實現自己加工。

延伸加工,還要創響品牌。

“優質才能優價。”經過反復試驗、篩選,姚鵬飛選定了“玉針香”“野香優莉絲”“黃華占”等優質品種,創立自己的大米品牌,很受市場歡迎,賣出了好價錢。

聚力糧食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鼓勵農業企業發展連片種植,采用統一品種,發展精細化加工,延伸糧食產業鏈,“一企一片一種”的新模式正在湖南各地逐步推開。

在益陽市赫山區蘭溪鎮羅湖村“農田謀士”服務點,種糧大戶龔明華忙著查看服務項目。“代育秧、代旋耕、代插秧,大企業帶著我們種訂單,一大片就種一個糧食品種。每畝節省成本200元以上,350畝田能省下7萬多元。”龔明華說。

“農田謀士”提供社會化服務,由龍頭企業帶動,提供標準化服務,進行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優質晚稻集中連片種植。

“以前在赫山區,一個村就種七八個水稻品種,田間管理效率低,效益一直上不去。”湖南農田謀士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簡麗蓉介紹,今年,“農田謀士”為湖南6個區縣的100多名種糧大戶托管稻田2.8萬畝,開展綠色生產、統防統治16.5萬畝。

“優質品種,標準種植,質量穩定,種糧有賺頭!”簡麗蓉算了一筆賬:農資集中采購,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種糧綜合成本降低5%以上;訂單生產的稻谷收購價普遍比糧食最低收購價高20%以上;打造區域公共品牌“赫山蘭溪大米”,銷售價格比普通大米高4倍以上。

多打糧,打好糧。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南深入實施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加快建設“一企一片一種”優質稻標準化基地,預計今年專用型早稻、高檔優質晚稻種植面積將分別達到700萬畝、1600萬畝。

關鍵詞: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v 三湘大地稻米香 2023-10-07
v 山東秋糧收獲進度過半 2023-10-07
v 臺風“小犬”靠近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海浪橙色預警 2023-10-07
v 商務部回應美將部分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2023-10-07
v 10月7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比節前下降0.13個點 2023-10-07
v 推廣農技助豐產——云南秋收一線見聞 2023-10-07
v “梨王”爭霸 歡慶豐收 2023-10-07
v 津城飄稻香 喜迎豐收季——寧河稻田畫 詩意鄉村行 2023-10-07
v 江西1400萬畝中稻喜迎豐收 2023-10-07
v 2023中國·大名小磨香油推介會舉行 2023-10-07
v 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烏干達南南合作項目已執行至第三期 ——農技合作,開拓烏干達農民脫貧新路徑 2023-10-07
v 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鄉鎮覆蓋率為97.92% 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升級 2023-10-07
v 全國秋糧收獲過四成 2023-10-07
v 中國水稻研究所加強優質、抗蟲等優良品種推廣應用 2023-10-07
v “無廢”理念為杭州亞運會添“含綠量” 2023-10-07
v 山東秋糧收獲進度過半 2023-10-07
v 如何為父母辦理異地就醫備案?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常見問題解答來了 2023-10-07
v 農業農村部針對福建、廣東省啟動農業重大自然災害Ⅳ級應急響應 2023-10-07
v 返程高峰即將來臨,重慶“上山下水”近郊游依然火熱 2023-10-05
v “江淮糧倉”收種忙——糧食主產省安徽秋收秋種一線觀察 2023-10-05
v 新疆阿克蘇:7萬畝“小林果”升級變身18億元“大產業” 2023-10-04
v 青海舉辦第七屆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 2023-10-04
v “最大期盼就是把這路鋪上油” 2023-10-04
v 3.76萬名“小青荷”溫暖亞運賽場,累計服務時長336萬小時 2023-10-04
v “豐”景如畫 滿載希望——全國糧食主產區保秋收見聞 2023-10-04
v 時隔9年 中國隊奪回百米接力雙金 2023-10-04
v 華西秋雨再度發展西北局地有暴雪 南北方氣溫將大面積創新低 2023-10-04
v 農業農村部部署做好第14號臺風“小犬”防御工作 2023-10-04
v 農業農村部部署做好第14號臺風“小犬”防御工作 2023-10-04
v 農業農村部部署做好第14號臺風“小犬”防御工作 2023-10-03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