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中秋,臺灣人為啥青睞吃烤肉?

2015-09-23 15:12:02    來源:

   

  中秋博餅在閩南一帶十分流行。

   

  在臺灣,盛行吃烤肉過中秋。

  新聞話題

  時近中秋,閩南一帶進入了博餅狂歡季;而在海峽對岸,則盛行吃烤肉過中秋。臺灣為何會時興“吃烤肉、過中秋”呢?雖然吃烤肉過節,備受臺灣年輕人喜愛,但燒烤也增加了碳排放。該如何適度引導控制,避免節日里油煙排放過量,造成空氣污染?傳統佳節又該如何過,才能既不失傳統韻味,又豐富有趣,讓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過個有意義的節日?

  觀點碰撞

  聽濤君:中秋節臨近,廈門、泉州、漳州等閩南地區開啟了博餅模式,而這一風俗也逐漸傳至島內。不過,在臺灣最流行的過節方式卻是烤肉。中秋之夜一家人圍坐在炭爐邊,邊吃邊聊,共享團聚之樂,好不快哉。各位能否描述一下島內烤肉過中秋的情景?如今,博餅、烤肉都已逐漸成為一種地方習俗。對于這種過中秋的方式,您怎么看待?

  張昱珍:在臺灣,每逢中秋節,外出游子會紛紛回家過節??救鉄o非就是幫助人們,找到一個舉家團圓的理由罷了,讓大家一起來做件有趣好玩的事。中秋那晚,有的人在商店騎樓下燒烤,有的在樓群或小區門前集體燒烤,有的則在自家客廳或空中陽臺燒烤,處處飄來烤肉香。由于野外燒烤最受歡迎,因此島內各地都會開放一些公園,作為露天烤肉場所,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人相約在此,賞月吃肉。

  張順益:這些年,臺灣中秋烤肉的食材和器具都在演進,由此也可以看出時代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在食材上,早期流行白土司夾烤豬肉片、雞肉、臺灣香腸、普通魚類等,主要追求數量,保證能吃飽。后來,逐漸增加牛、羊、高檔海鮮等高蛋白食材。如今,則開始追求蔬菜瓜果等綠色、健康食材,就連烤法也是推陳出新,還有不同的湯水、飲料、啤酒相配,讓大伙在大快朵頤中品嘗友情、親情。因此,在哪過中秋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過中秋的人如何一起high!

  林蔚文:博餅在閩南地區,尤其在廈門最為火爆。其實,博餅講究的就是一個開心,博一個好彩頭。大多數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狀元一整年的運氣都會好,這當然是因為博餅活動里傾注了人們的情感訴求。就如柚子有“佑子”的諧音,蘊意吉祥,中秋又恰逢柚子產季,許多地方就有了中秋吃柚子的習慣。所謂一家烤肉萬家香,臺灣的烤肉同樣寄托了人們的情感訴求,增添了節日喜慶、熱鬧的氛圍。不論是哪種過節方式,只要過得有意義,都值得提倡。

  商家大戰促風潮 節能減排受關注

  聽濤君:過中秋,以往不外乎吃月餅、賞圓月、嘗柚子。而臺灣為何會興起烤肉過節呢?雖然烤肉帶來了歡聚與快樂,但也增加了碳排放,并埋下了火災隱患。該如何采取應對措施?

  張昱珍:臺灣中秋烤肉的習俗,最早始于臺灣中南部地區,流行于北部也就在最近一二十年。為什么中秋節要烤肉?有多種版本解釋,其中一個版本是,秋收后農閑,臺灣民眾會把稻草架起來焚燒,順便扔幾個番薯烤烤,后來覺得沒意思,就干脆疊石頭或用磚頭搭架子燒烤。之后,有臺灣醬油制造商在中秋前夕密集推出“金蘭烤肉醬”的廣告,產品還隨贈一個小毛刷,直接將毛刷裝在瓶口上,倒著一拿,就可以直接涂肉了。這對酷愛烤肉的臺灣人來說,簡直是劃時代的發明。而另一家萬家香醬油不甘示弱,也打出烤肉的廣告。就這樣,兩家廠商相互大打廣告戰,加上同時間各大賣場在中秋節前大辦烤肉器具、食材特賣會。于是,“中秋烤肉”走進臺灣千家萬戶,幾年下來形成了“過中秋、吃烤肉”的風潮。

  張順益:中秋如果只是賞月、吃月餅、嘗柚子也未免太單調了,燒烤讓你想吃什么就烤什么,各取所需,還能與朋友家人相聚,與左鄰右舍交流一番,有趣又熱鬧。不過,這幾年,臺灣開始重視露天燒烤可能造成的問題,倡導健康烤肉。比如,自制檸檬醬料,避免吃進過多熱量;探討怎么烤才不會排放過多油煙,減少空氣污染等等。

  林蔚文:中秋烤肉已逐漸成為臺灣新的節日習俗。近年來,為了提倡節能減排,臺灣地方縣市已經較少舉辦大型烤肉晚會,還有多個縣市禁止在公園內燒烤,燒烤店生意反而因此火爆起來。這些燒烤店開足馬力,全天無休,借中秋大肆搶占商機。

  新舊習俗互交融 傳統佳節添魅力

  聽濤君:盡管烤肉之風盛行臺灣,可是傳統的過節習俗在兩岸并未式微,各地仍在舉辦各種傳統習俗活動。不過,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我們該如何讓傳統節日既保留住文化韻味,又跟上時代步伐?

  張順益:每逢中秋,臺灣民眾會“拜月娘”,在香案上擺上月餅、柚子、柿子,祈求闔家平安,這就是傳統習俗的沿襲。臺灣各地的廟會或社區組織,也會自發舉辦一些康樂活動,內容比較多元,吸引了許多居民參與。

  林蔚文:除了賞月、吃月餅外,各地都有自己的中秋習俗,比如擺泥人、燒瓦罐、點橘燈、游火龍等等。這些都是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只要中秋這個節還在延續,這些傳統文化就在延續,不會因為烤肉等時尚元素的興起,而沖淡傳統佳節的韻味。相反,各地的新舊習俗在頻繁交流中,相互滲透、彼此交融,讓傳統節日多了許多時尚、有趣的元素。比如,閩南地區的博餅已經開始流入金門及臺灣本島,并延伸至閩南以外的其他地區,許多年輕人也非常熱衷參與,增添了傳統節日的魅力。

  張昱珍:對于年輕人來說,過節最大的意義在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傳統節日活動要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不在于吃什么、玩什么,最重要的是讓年輕人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因此給傳統佳節注入時尚元素,必不可少。當然,我們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過節方式,不然一味追求潮流,只會累了自己,失去了過節的原有之義。

  網友微評

  @陳云淡:其實,每一個中國傳統佳節里都蘊含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因子。烤肉也好,月餅也罷,中秋之夜,親朋好友能團聚一起,去了解、去分享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去體會中國人對家、對團圓特有的情感,這對兩岸的年輕人來說,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秧子:我覺得只要中秋這個節一直延續,就是傳統文化在延續。至于是吃月餅,還是博餅,或者吃烤肉,都只是過節的方式而已,完全可以因地制宜,與時俱進。

  @zi色feng鈴:只要月圓人全,中秋即是一次溫馨歡樂的團聚,還在乎吃什么嗎?

  @小讓烈:傳統文化固然重要,但若為了傳統而傳統,就變味了。過節的意義是什么?我認為,找到屬于自己的過節方式就是最大的意義。

  記者點評

  古人喜歡在中秋時節吟詩賞月,而現代人則喜歡以博餅、烤肉等方式過中秋,在玩樂中品嘗親情與友情。

  其實,不論過節的習俗如何演變,團圓的主題是永遠不變的。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民間的過節方式在悄然演變,但人們對過節的興致卻有增無減。不論是博餅,還是烤肉,人們渴望的就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給生活增添一分色彩、一分情趣。

  相信,只要中秋佳節在延續,中華傳統文化與節日習俗也一定會延續下去,而兩岸的新舊習俗,在彼此交流之下,也定然會相互交融,為傳統節日增添新的魅力。

關鍵詞: 臺灣人 烤肉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v 當前訊息:蘇州休閑卡兒童可以辦理嗎 2023-06-29
v 微信官方致歉 對高校生活服務場景支付費率問題處理不周_觀點 2023-06-29
v 失業保險金如何計算2020_失業保險金如何計算 天天實時 2023-06-29
v 何超蓮誕下龍鳳胎!娃從天上來還是早就懷孕?-每日視點 2023-06-29
v 沈子瑜:星紀魅族以「手機域」開創融合發展新未來-焦點要聞 2023-06-29
v 世界頭條:南方精工收深交所關注函 要求核實是否存在迎合市場熱點與內幕交易等情形 2023-06-29
v 北京西城區發布“金科十條”2.0版本 全球速看料 2023-06-29
v 遇見你是我的幸福歌曲視頻_遇見你是我的幸福 世界速讀 2023-06-29
v 貝樂虎兒歌_貝顏官網 當前快訊 2023-06-29
v S20公路莘莊立交往這個方向臨時改道,工期預計120天 2023-06-29
v 昆明園林人 藏在園林背后的匠心和堅持-當前訊息 2023-06-29
v 安徽省全鏈條做強果樹產業 2023-06-29
v 重慶首個建在農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特色工作室開放 2023-06-29
v 6月29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比昨天下降0.21個點 2023-06-29
v 萊茵生物(002166.SZ):與芬美意簽訂新合同 是基于對天然甜味劑及其他天然原料市場未來發展及成長性的判斷后作出的預測-天天最新 2023-06-29
v 飛機攜帶充電寶規定_飛機上可以使用充電寶嗎 2023-06-29
v 尷尬!湖南“猙獰”誓師女孩被曝508分,排名7萬開外,211都沒戲 2023-06-29
v 環球最資訊丨茶杯狗可愛視頻_茶杯狗 2023-06-29
v 新規!這類化妝品不能賣了-當前滾動 2023-06-29
v 全球熱點評!干混抹灰砂漿多少錢一噸 砂漿m10是什么強度?-全球即時看 2023-06-29
v 優秀表揚信_焦點短訊 2023-06-29
v 東吳證券:給予圣暉集成買入評級 2023-06-29
v 5個方面判斷脾胃好壞!調理方法看過來 世界滾動 2023-06-29
v 匯聚科技(01729)擬于9月26日派末期息每股0.005港元 2023-06-29
v 甘味品牌高峰論壇在蘭舉辦 天天觀察 2023-06-29
v 前5個月我國進口非洲農食產品增長26.5%|環球報道 2023-06-29
v 天天速看:中國向津巴布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2023-06-29
v 現代設施農業讓增產走上快車道_當前時訊 2023-06-29
v 南京老城區26: 水西門產鴨子嗎?_每日信息 2023-06-29
v 權威人士證實!甘肅350億氫能項目,招標方竟是假央企 天天熱聞 2023-06-29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