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各地一定要規劃先行,在生態保護優先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積極開展糧油作物設施農業試點。同時,組織專家開展優質品種推廣、新技術集成組裝、瓶頸技術攻關,為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探索新路徑、新模式。
在戈壁、鹽堿地上發展農業,在樓房里養豬養雞,在大海上耕海牧漁,在寒冷的冬季種植反季節蔬菜……設施農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農業突破對自然條件的高度依賴,跨越時空,拓寬發展邊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日前印發的《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是我國首部關于現代設施農業建設的規劃文件,這將推動現代設施農業駛入發展快車道,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應能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提質增效。
我國主要糧食品種供給充足,但結構性矛盾突出。在資源和環境雙重約束下,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還面臨較大壓力。現代設施農業包含設施種植、設施畜牧、設施漁業和工廠化育秧設施、糧食烘干設施、倉儲冷鏈物流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工程裝備技術與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突破資源、環境和市場的限制,拓寬農業發展時空,緩解糧食生產面臨的耕地少、育秧難、曬糧難、儲糧難等問題,盡可能規避市場風險。
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可節約耕地資源,減緩糧菜爭地矛盾。糧食、蔬菜、水果、肉蛋奶是一日三餐的必備食物,缺一不可。我國耕地資源有限,一些地方發展蔬菜、水果產業、養殖業難免要占用耕地,與糧食爭地的矛盾日益凸顯。探索發展設施農業,重構動植物生長環境,引導農民在低丘緩坡地、戈壁、鹽堿地和海洋等非耕地上建大棚、養殖場,以新路徑拓展現代設施農業新空間,讓基本農田回歸糧田。
建設工廠化育秧設施,可解決育秧難問題。秧好半年稻,苗壯產量高。水稻要高產,關鍵是育好秧。水稻育秧對溫度、濕度、光照等生長條件要求較高,種子出苗差、出苗不整齊、異地育秧運秧難等因素都會影響機械化插秧。工廠化集中模式,可實現大批量育秧,通過采用流水線作業,機械播種、機械催芽,自動化控制溫度、濕度和光照,秧苗整齊,標準化秧盤與機械化插秧可實現無縫銜接。因此,要加快建設工廠化育秧設施,補齊商品化育秧短板,滿足水稻對高質量健康種苗的需求。
建設糧食減損綠色烘干設施,可幫助農戶解決曬糧難問題。新收獲的糧食水分較大,如果晾曬或者烘干不及時,很容易發芽霉變。當前農村晾曬場地少,難以滿足曬糧需求。露天晾曬容易受天氣影響,糧食易被鳥吃、鼠咬、污染。機械化烘干可減少糧食晾曬環節損失。要聚焦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生產需要,加快建設糧食減損綠色烘干設施,補上糧食產地烘干設施裝備短板,進一步鞏固提升糧食產能。
建設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可解決糧食儲存難、保鮮難問題,實現“跨周期調節”。農業生產天然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和季節性,一旦周期之間不能有效銜接或信息不對稱帶來“超調”,就會引發市場波動。有了產地倉儲冷鏈物流設施,可讓糧食跨越時空,延長保鮮期,拓展市場空間。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庫存充足,有關部門可以根據市場供需調控,有效彌補糧食上市周期間的“空檔期”。但農戶儲糧設施比較簡陋,倉儲冷鏈物流設施短缺,糧食儲存保鮮難度大,無法擇時擇機銷售。要加強產地倉儲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有效提升糧食產地貯藏保鮮和商品化處理能力,實現收益最大化。
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各地一定要規劃先行,在生態保護優先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積極開展糧油作物設施農業試點,組織專家開展優質品種推廣、新技術集成組裝、瓶頸技術攻關,為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探索新路徑、新模式。推動糧食生產從傳統粗放式轉向現代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應能力。
關鍵詞: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態特征是什么? |
小麥和水稻的區別有哪些?怎么種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國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種植的? |
袁隆平雜交水稻最高畝產多少?最新雜交水稻畝產量有多高? |
農藥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農藥最好的途徑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蟲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進行水稻田地下害蟲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測試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測試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劑有哪些品種?用什么水稻除草劑藥最好? |
磷肥跟復合肥有什么區別?磷肥和復合肥能一起使用嗎? |
好消息!鄭渝高鐵萬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內開通運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萬名考生報考 共設221個考點 |
粽盒、粽繩、粽葉和粽餡如何分類?如何做到垃圾準確投放? |
計劃到2025年廣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率不低于90% |
廣州大力推進政策兌現集成服務模式 累計辦理業務逾3.37萬件 |
現代設施農業讓增產走上快車道_當前時訊 |
科技小院種出西瓜“尖子生” |
云南持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強保障 興產業 促發展 |
鐵牛競技忙 粒粒皆歸倉——甘肅省小麥收獲開鐮儀式暨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現場見聞 |
甘肅省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各項工作 每日聚焦 |
世界最新:關注“三夏” 232個交通安全服務站保障農機車輛安全通行 |
環球速讀:實施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行動 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進一步向農村傾斜 ——提升津郊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云南地理標志產品亮相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天天快播報 |
10萬尾花斑裸鯉放流湟水源頭_世界看點 |
第十二屆全國蔬菜規模化高效育苗技術經驗交流會在貴陽舉行 |
【環球時快訊】國家鄉村振興局:多措并舉促進脫貧人口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
全球熱文:打響特色品牌——龍巖積極打造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示范樣板 |
世界熱點評!洞庭之南走在前——湖南益陽市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紀實 |
臨夏市羊產業串起共同致富路 |
世界熱訊:平湖市農業農村局多措并舉 實現稻漁產業“雙增雙減雙優” |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