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群山環繞的重慶市巫溪縣上磺鎮上磺村褪去夏日的炎熱,涼爽宜人。
在該村的稻蝦共養基地,一塊塊稻田格局分明,黃燦燦的稻穗整齊排列,豐收在望;蝦溝水面恰到好處,環繞在稻田四周,一尾尾藍龍蝦怡然自得,勾勒出一幅“稻在水中長,蝦繞稻邊游”靈動和諧的生態畫卷。
“9月6日就上市,正好可以‘接檔’小龍蝦,滿足愛吃水產的食客。”41歲的佟春光是養殖基地負責人,他正和工人任賢榮一起在稻田里查看藍龍蝦的長勢。隨著田間地籠的拉起,一只只活蹦亂跳的藍龍蝦被捕撈上來,佟春光抓起一只仔細觀看,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資料圖)
可上磺鎮曾經的蝦田撂荒多年,為何這次又養起了藍龍蝦呢?
招商引資 稻蝦共養“盤活”撂荒地
事情還得從今年年初的一次考察說起。
在縣里的組織下,上磺鎮相關負責人受邀到杭州市臨平區塘北村星臨生態農業示范基地考察,發現該地藍龍蝦稻田飼養模式很是新穎,與之前較為普及的小龍蝦飼養模式相比,農田的產值和效益都有很大提高。
回來后,相關負責人將所見所聞匯報給黨委書記袁福榮。雖然這次很遺憾沒有一同前往,但袁福榮已經能想象出那片稻蝦共養田在上磺鎮撂荒地上豐收的場景了。
其實,上磺鎮本身生態環境良好,水源充足,水質上佳,水稻種植具備先天優勢。曾經也發展過養蝦,后因承包商經營不善,導致田地撂荒多年。
“他們撒手不管了,只能政府兜底,每年的負擔很重。”袁福榮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恰好借助這次考察的契機,讓袁福榮堅定了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入有較強實力的養殖企業,“盤活”撂荒地的信心。
說干就干。為讓投資方浙江星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盡早進場,上磺鎮早早準備,召開群眾會,做通群眾思想工作,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支持。不僅如此,鎮里還通過爭取項目的方式,提前將撂荒地整理了出來。
后續通過多次考察、對接等一系列工作后,最終,一種新的“水稻+藍龍蝦”共養模式在上磺村的稻田里逐漸鋪開。
從今年3月開始動工,經過半年的努力,昔日70余畝的撂荒地,變成了眼前這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田野,繪就出“一地兩用、一田雙收”的新“豐”景。
稻蝦共生 探出產業振興路
“巫溪作為第二個試點區,一共養殖了藍龍蝦65畝,其中16畝屬于稻蝦共作田,正待驗收成果。”來自吉林的佟春光有著5年養蝦經驗,他借助吉浙對口合作的機會,2022年在杭州市臨平區塘北村發展起藍龍蝦“稻田飼養模式”的生態農業。當前,“水稻+藍龍蝦”共作田已拓展至500畝,養殖模式十分成熟。
當問起佟春光是如何選擇將產業拓展至巫溪時,他回答得很樸實:“我們吉林對口支援巫溪,巫溪又正好需要我,這就是緣分。”
在初步考察后,佟春光認為上磺鎮一帶具備發展養殖藍龍蝦的條件。后來,為進一步印證自己的想法,他又帶領相關技術人員先后5次實地考察,檢測土壤、氣候及水質等自然條件。最終,他下定決心,落戶這片熱土。
“我們有專業的管理人員,把杭州的模式搬過來就行了。”佟春光告訴華龍網記者,藍龍蝦很好“伺候”,養殖技術難度低,只要保證蝦苗成長期在溫度較高的月份,再定期檢測稻田水質、投放飼料即可,“大約一個月來看一次。”
9月6日,是上磺鎮藍龍蝦上市的日子。佟春光早早來到田坎上,滿懷期待地拉起蝦籠。
“龍蝦苗是6月12日放下去的,當時只有3-5公分,現在平均已經長到1兩5以上,畝產應該可以達到120斤。”佟春光在田坎邊算起了經濟賬,“蝦苗每尾兩元多,育苗時間在3個月左右,算上飼料,每畝地成本大概3000元,目前市場價在80元到120元一斤左右,藍龍蝦每畝收入就可以超過萬元。”
談及未來在巫溪的發展前景,佟春光信心滿滿。他還想打造一個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的藍龍蝦養殖基地,帶動周邊村民參與到這一特色產業中。
攜手發展 壯大村集體經濟
“‘稻蝦共養’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兩者互補,小龍蝦排出的糞便能作為水稻的天然肥料,小龍蝦又以田間的危害性幼蟲為食,小龍蝦和水稻共生共長,提升了品質、增加了效益,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局面……”9月6日下午,稻蝦共養發展座談會在上磺鎮鎮政府辦公室召開。
上磺鎮主要領導、相關負責人、企業負責人、相關村黨支部書記等齊聚一堂,為稻蝦共養發展共商大計。
“今天早上去查看了藍龍蝦的長勢,個頭十分飽滿。”“村集體經濟入股109萬元,按照6%分紅,村集體年均可增收6萬元。”“試點表明,完全可以實現一畝田、百斤蝦、千斤稻、萬元收的目標”。談及通過打造“企業+村集體+農戶”的養殖模式,參會人員紛紛表示,通過今年的試點,取得了較為成功的經驗,提振了下一步擴大規模的信心。
稻蝦共養模式不僅為上磺鎮解決撂荒地探索出了一種兩全其美的辦法,還為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找到了新的路徑。除了“水稻+藍龍蝦”共養模式,上磺鎮還計劃探索更多新路徑,提升稻田使用效率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走出了一條特色生態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袁福榮表示,下一步鎮村兩級干部將積極協調土地,穩步擴大規模,力爭將稻蝦共養基地擴建到300畝;就地建設蝦苗育種基地,推廣稻蝦共生技術,引導發展養殖大戶;以產業興旺推動充分就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力實現鄉村振興宏偉目標。
關鍵詞:
Y兩優2號水稻種怎么樣?Y兩優2號的栽培要點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態特征是什么? |
小麥和水稻的區別有哪些?怎么種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國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種植的? |
袁隆平雜交水稻最高畝產多少?最新雜交水稻畝產量有多高? |
農藥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農藥最好的途徑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蟲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進行水稻田地下害蟲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測試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測試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劑有哪些品種?用什么水稻除草劑藥最好? |
磷肥跟復合肥有什么區別?磷肥和復合肥能一起使用嗎? |
好消息!鄭渝高鐵萬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內開通運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萬名考生報考 共設221個考點 |
粽盒、粽繩、粽葉和粽餡如何分類?如何做到垃圾準確投放? |
計劃到2025年廣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率不低于90% |
“稻蝦共養”實現一田雙收新“豐”景 |
9月8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比昨天下降0.21個點 |
集賢縣“一噴多促”確保糧食增產豐收 |
雙遼市“樂稻小鎮”邁進“新田園”時代 |
靈臺縣玉米秸稈青貯奏響秋收序曲 |
科技賦能讓“好一朵橫州茉莉花”更出彩——橫州市以科技創新引領茉莉花產業健康發展 |
打造農產品加工業 提升“土特產”效益 全鏈條推進鄉村特色產業 |
蔬菜生物肥料施用技術培訓班在內蒙古赤峰舉辦 |
全國首單茶樹碳匯儲量指數保險在邵武簽約 |
京白梨進入采摘期,品相口感比去年還好 |
安徽省首單肉牛飼料成本價格指數“保險+期貨”項目落地 |
萬寧市和樂鎮發興村引種豬肚菌 朵朵“小傘”撐開增收希望之門 |
密云綠水青山好“蜂”景 振興路上有“蜜”方 |
山西更新光伏用地政策 永久基本農田等三種土地性質一律不得占用 |
國家產業顧問組助力紅心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 |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