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5月29日,由中國科協、農業農村部指導,中國科技館、中國農學會聯合主辦的“稻谷飄香,禾下追夢——中國攻克雜交水稻難關50周年”展覽在中國科技館開幕。
2023年是中國攻克雜交水稻難關50周年。半個世紀前,雜交水稻在中國率先成功研發并大面積推廣,助力中國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決世界近1/5人口吃飯問題。本次展覽以袁隆平為代表的農業科學家群體的偉大探索與實踐為主線,通過互動展品、圖文影像、文物陳列以及藝術作品、藝術化場景等形式,設置“前言”“夢想緣起”“齊心逐夢”“接續追夢”“共同夢想”“尾聲”6個展區,立體式展現我國農業科學家在雜交水稻領域攻堅克難的偉大歷程,以及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造福全人類所作出的偉大貢獻,弘揚崇高的科學家精神。
近20家支持單位為本次展覽提供了文物、藝術作品、圖文音影資料等珍貴素材。展覽上,“雜交水稻科學家巨幅群像畫”首次亮相;顏龍安院士、謝華安院士、李必湖教授等多位親歷雜交水稻攻堅的科學家們,在現場以視頻或錄音的形式深情講述攻克雜交水稻難關的鮮活故事和感人事跡;巨型超級雜交稻種子墻生動展示了我國雜交水稻的輝煌成績;科學家寄語墻、留聲墻中,飽含著科學家群體對青少年的殷切期待。展覽同步開設“學習強國”專題,提供線上展覽虛擬漫游等互動體驗,打造“線上-線下”,“實體-虛擬”的全方位科普形式。主辦方還將聚焦展覽主題推出設計師講展覽、科技志愿講解、專家專題講座等主題活動,持續宣講和傳播展覽內容。
據悉,展覽將在中國科技館展至10月初,并于之后在全國進行巡展,引導公眾堅持新糧食安全觀,助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并持續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弘揚中國科學家精神。
關鍵詞:
小麥和水稻的區別有哪些?怎么種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國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種植的? |
袁隆平雜交水稻最高畝產多少?最新雜交水稻畝產量有多高? |
農藥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農藥最好的途徑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蟲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進行水稻田地下害蟲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測試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測試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劑有哪些品種?用什么水稻除草劑藥最好? |
磷肥跟復合肥有什么區別?磷肥和復合肥能一起使用嗎? |
好消息!鄭渝高鐵萬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內開通運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萬名考生報考 共設221個考點 |
粽盒、粽繩、粽葉和粽餡如何分類?如何做到垃圾準確投放? |
計劃到2025年廣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率不低于90% |
廣州大力推進政策兌現集成服務模式 累計辦理業務逾3.37萬件 |
觀致汽車被列入消費黑名單 車主權益如何保障? |
【全球播資訊】“中國攻克雜交水稻難關50周年”展覽開幕 |
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舉辦 |
800余只人工繁育海龜在“海龜日”放流大海 |
農村電商業務量連續4個月上漲-天天短訊 |
全國麥收進度過一成 |
重慶農科院深化“四進”行動 助力“四千行動”提質增效_全球信息 |
世界觀察:日均140多噸荔枝從海口出島 |
慶陽市參加“甘味”特色農產品走進山東展銷活動_環球聚焦 |
湖南出臺“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屠宰行業高質量發展_快播報 |
椒麻飄香夏收忙 |
新疆農產品(長沙)交易會收獲頗豐_世界熱點 |
多措并舉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 |
主產區小麥全面開鐮收割|天天熱聞 |
【全球獨家】“藏糧于技”先要授農以技 |
延邊州人參產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全球新動態 |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