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小黃花雞、太和香椿、懷遠石榴、銅陵鳳丹……近日,省農業農村廳公布了2023年“皖美農品”品牌,共有10個區域公用品牌、20個企業品牌、150個產品品牌入選。
“土特產”品牌化,是推動農業產業鏈升級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安徽省持續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推動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協同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資料圖)
品牌強農
讓農產品“叫得響”
市場上的農產品五花八門,就算是同一種類的產品,還有產地、企業、品質等方面的差異。如何讓優質特色農產品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青睞?這離不開品牌的打造。
近日,在銅陵鳳丹種植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一條全自動化生產線上,經過洗瓶、滅菌、裝瓶、包裝等多道工序,一瓶瓶牡丹籽油產品就被生產出來。“鳳丹渾身是寶,4月可采收花朵、花瓣、花蕊制作牡丹系列茶,7月采收牡丹籽用來加工牡丹籽油,9月采收丹皮可入藥。”該公司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鳳丹,又名銅陵牡丹,是銅陵傳統的農業特色資源,種植歷史悠久,具有較好的藥用功效。不久前,銅陵鳳丹入選“皖美農品”區域公用品牌。
“雖然全國各地種牡丹的地方很多,但是銅陵牡丹品種獨特,在歷史上就是中國三大觀賞牡丹之一,是受認證的地理標志產品。有了品牌,既增強了鳳丹產業的凝聚力,更有利于提高市場知名度。”銅陵市農業農村局科教與市場信息科科長汪建設說,銅陵市鳳丹種植面積達2萬畝,產品包括丹皮、牡丹籽油以及牡丹精油等日化用品,總產值約2億元。
“目前,銅陵共有3個區域公用品牌、3個企業品牌和15個產品品牌入選‘皖美農品’,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有著重要的拉動作用。”汪建設表示,將立足特色資源稟賦,圍繞白姜、鳳丹等特色產業,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讓銅陵農產品品牌“叫得更響”。
做強區域品牌,會吸引更多農戶加入,拓寬增收渠道。
在全國香椿重要產區之一的太和縣,“太和香椿”在入選今年“皖美農品”區域公用品牌之前,便已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全國名特優新產品。近年來,太和縣大力發展香椿產業,小小香椿芽已成為帶動群眾致富增收的“金葉子”。
“目前,‘太和香椿’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范圍3.9萬畝,年產香椿200萬公斤左右,香椿產業每年為農民新增收入3000多萬元。”太和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產業鏈不斷延伸,小小的香椿葉經過精深加工,已研發出香椿茶、香椿飲料、香椿餅干、香椿杯茶、香椿醬等一系列產品。
打造農產品知名品牌,是加快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和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方式。近年來,安徽省精心打造特色優勢品牌,以品牌賦能提升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和附加值。截至目前,“皖美農品”已有區域公用品牌43個、企業品牌55個、產品品牌309個,“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數量達6036個。
嚴守質量
讓農產品“更安全”
有了品牌并非一勞永逸,還需維護好品牌形象,持續獲得消費者認可。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徽省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嚴格監管。
8月1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六安市金安區的安徽晶鑫葡萄園,只見大棚內一串串葡萄套上了紙袋,藤蔓間還掛著殺蟲燈、除草布等蟲害防控設備。“這里的果園運用了施肥、供水采用肥水一體化智慧系統,可以實現化肥減量,各種蟲害防控設備還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金安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工作人員高宗喜說。
在晶鑫葡萄園的院子內,檢測師正在選取葡萄樣本并進行農殘檢測。他介紹說:“最終的農藥殘留檢測結果將會上傳到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消費者只需要掃描產品上的追溯碼,就可以直接看到承諾達標合格證、生產企業情況、安全生產查驗記錄等內容。”
從監管層面來看,如何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如何跑出“加速度”?其中,來自“田間地頭”的末端檢測和監管必不可少。
在六安市金安區木廠鎮農產品質量安全快檢站,記者看到,大廳內的屏幕上正播放著最新一批上市的綠豇豆的檢測信息,旁邊便是快檢站實驗室。“今年木廠鎮已完成300批次的快檢任務,快檢數據同步上傳至省農產品快檢平臺。”高宗喜介紹,目前,該鎮對轄區內所有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進行調查摸底、登記備案,將規模化生產經營主體全部納入監管名錄,并要求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按照規定主動開具及留存合格證,確保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產品可溯源。
鄉鎮快檢站功能的不斷完善讓安徽省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更加健全。“目前,安徽省實現省市縣鄉四級監管機構全覆蓋,落實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監管員2156人、村級協管員8525人,‘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的網格化監管體系基本形成。”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程燚表示。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來,安徽省將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工作重點,全力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保持穩中向好態勢,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程燚表示,下一步,安徽省將強化檢測監測,深入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落實鄉鎮監管責任,并以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為基礎,強化監管信息支撐,構建智慧監管平臺,守護農產品質量安全。
暢通渠道
讓農產品“賣得火”
“酒香也怕巷子深”,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農產品還要經歷“市場銷售”這一道關。對此,安徽省也在多方面拓寬銷售渠道,讓更多消費者了解“皖美農品”、購買“皖美農品”。
7月1日,在安徽交控集團驛達肥東服務區,安徽首個“皖美農品”服務區專營店開始試營業,路過的乘客停個車就可以輕松買到各種優質“土特產”。
據了解,該“皖美農品”專營店面積約80平方米,首批200多種上架產品以安徽知名特產、驛達公司自有品牌、合肥地區特產、交控集團幫扶地區產品以及安徽名茶酒水為主,充分彰顯安徽特色。
“公司還將在116對服務區全部設立‘皖美農品’銷售專柜(區、店),獨立展銷安徽綠色優質農產品,擴大綠色優質農產品知名度與影響力,提升產品聚集力。”安徽交控集團驛達公司負責人說,將繼續推動農商旅互動,增強“皖美農品”知名度與影響力,推動地方產品搭上高速“快車”。
隨著電商經濟的興起,直播帶貨、網絡開店等方式廣闊鄉村架設了農產品流通新平臺,“銷農貨,找電商”成為越來越多優質農產品的關鍵打法。
位于合肥市經開區的玖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內,記者看到,各個直播室里的主播正拿著農產品在鏡頭前賣力吆喝著。鏡頭之外,工作人員忙著調試設備,客服人員在電腦前處理售后問題,一派忙碌景象。
“我們主要從事食品類的直播運營,目前還與很多優質農產品生產企業合作,已有不錯的銷售成績。”合肥玖通商務總監郭歡歡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還從事供應鏈分發業務,并開設直播教培內容,幫助更多的農產品生產企業從“會種”到“會賣”。
近年來,安徽省高度重視農村電商發展,將農村電商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先后實施電商進農村全覆蓋、農村電商鞏固提升、優化升級、提質增效等年度行動,讓更多優質農產品暢銷全國,“皖美農品”銷路越來越多。
此外,安徽省還推動組建綠色食品產業服務聯盟、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聯盟、長三角綠色農產品服務中心、長三角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聯盟、長三角農業創新賦能聯盟等平臺,推動更多資本、項目、技術向農業領域集聚。
關鍵詞:
Y兩優2號水稻種怎么樣?Y兩優2號的栽培要點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態特征是什么? |
小麥和水稻的區別有哪些?怎么種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國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種植的? |
袁隆平雜交水稻最高畝產多少?最新雜交水稻畝產量有多高? |
農藥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農藥最好的途徑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蟲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進行水稻田地下害蟲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測試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測試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劑有哪些品種?用什么水稻除草劑藥最好? |
磷肥跟復合肥有什么區別?磷肥和復合肥能一起使用嗎? |
好消息!鄭渝高鐵萬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內開通運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萬名考生報考 共設221個考點 |
粽盒、粽繩、粽葉和粽餡如何分類?如何做到垃圾準確投放? |
計劃到2025年廣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率不低于90% |
“皖美農品”如何更美 |
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上半年重慶市26.48萬農戶獲賠4.33億元 |
8月8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比昨天上升0.30個點 |
攜手“國家隊” 重慶提速西南水稻研究中心建設 |
重慶水稻陸續進入收割期 機械化收割“唱主角” |
湖南省探索為農服務新路徑 |
湖南全省完成1907萬畝晚稻栽插 |
北京市制定農業農村災后恢復生產十條指導意見 |
京津冀地區災后“菜籃子”運行平穩 |
搶抓“機”遇 重點發力 |
主產區已完成預計旺季收購量六成左右——我國夏糧購銷兩旺 |
全國軍糧部門全力保障洪澇災區糧油供應 |
吉林省農業農村廳下發緊急通知 排查疏浚農田溝渠 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
浙江省印發通知加強農藥安全風險防范工作 |
農業基礎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